中国德迷联盟 - GerFans.cn

 找回密码
 加入联盟

手机号码,快捷登录

战术可以颠覆实力(之一):析2001年的英格兰5:1胜德国之足球赛

[复制链接]
gerfan_hXQmKocu 发表于 2018-10-12 13:00:0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战术可以颠覆实力(之一):析2001年的英格兰5:1胜德国之足球赛






  足球比赛,战术是可以颠覆一定的实力对比的,典型如2004年欧洲杯上的希腊队,就通过高明的战术,克制了实力强于自己的葡萄牙队、西班牙队、法国队、捷克队,最终奇迹般地夺得冠军,希腊队当时的教练雷哈格尔不愧是战术大师。

  还有一个经典例子,就是在2001年世界杯预选赛中,英格兰队出人意料地以5:1横扫德国队。


  其实英格兰队根本没有赢德国队四球的实力,英格兰之所以狂胜,是因为当时的英国队教练埃里克森,以高明的战术克制了德国队。
  埃里克森上任后,英格兰队发生了很大变化,三条线组合更紧密了,防守厚度增加,进攻手段丰富且凶狠:
  新入队的中后卫费迪南德,头脑好,技术精,有点萨默尔的影子,令英格兰的防守增强不少;
  进攻有杰拉德的中路组织、穿插、重炮远射;
  更有仰仗贝克汉姆精准长传、输送炮弹的两把快刀,欧文和赫斯基;
  当然,还有贝克汉姆的任意球,直接威胁球门;

  最核心的一点是:埃里克森把英格兰克德致胜的致命武器——贝克汉姆+欧文的组合,发挥到了极致,拥有贝克汉姆精准输送炮弹的欧文,变成了德国人眼中最恐怖的前锋,小快灵且有百步穿杨功夫的欧文,一旦有了精准的输送,就变身为意大利罗西式的克星。

   埃里克森已经用意大利拉齐奥式的打法,改造了英格兰队,在他的指挥下,英格兰队避开了德国队擅长的地面中场,而是取快速过中场的战术:
  进攻多依靠贝克汉姆的中长传,直接打德国队的身后,充分发挥欧文和赫斯基的速度,以及杰拉德的冲击力;
  其次是依靠杰拉德的中路突击,和外围重炮;

  埃里克森的战术思想很明确,就是充分发挥英国队的速度和冲击力,把德国的体系打乱,这主要通过贝克汉姆神准的长传,和中前场凶狠的逼抢来实现:
  比赛视频可见:除欧文和赫斯基外,每次贝克汉姆起球,英格兰的四个中场都同时往德国队的大禁区猛扑,对德国队的三后卫形成多打少的优势,进行凶狠的逼抢,于是第二落点又每每被英格兰队抢到,对德国队的禁区形成二波三波的压力,直至把德国的防线冲垮;欧文扳平的一球,就是这样射入的。

  而一旦德国队放弃中场回防禁区,就给了杰拉德施展禁区弧外远射功夫的机会,杰拉德反超的第二球,就是这样攻入的...而杰拉德反超的那一球,也是比赛的转折点。

     英国队自己简单过中场,但以四中场在中前场对德国队进行凶猛地阻截和逼抢,导致德国队的地面中场(以巴拉克为核心)很难组织得起来,快速反击基本打不起来。



  遗憾的是,对于英格兰队的重大变化和新战术,当时的德国队主教练沃勒尔明显地毫无准备,居然一成不变地排出三后卫的“352”阵型,阵型很扁,也靠前;
  沃勒尔派了林克去盯防欧文,但没有人去盯防贝克汉姆,也没有人去盯防杰拉德;结果让贝克汉姆轻松地输送炮弹,贝克汉姆几乎每传一脚球,都把德国队的防线打穿一次!而反应奇快、速度奇快、就象意大利罗西那样灵活的欧文,是很难盯得住的。
  可见沃勒尔轻敌和麻痹到什么程度!

   而且,在显露危险的信号之后(欧文扳平,杰拉德反超之后),沃勒尔也没有紧急的战术调整:
  这时候他应该变阵为“4231”,派两人盯死贝克汉姆,同时放弃以走地面为主的层层推进战术,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,改打冲吊,屯重兵于中后场,与英格兰队死缠烂打,司机反击打身后(就象希腊队、瑞典队那样)。
  如果沃勒尔早这样打,则打平的可能性很大,英格兰最多一球小胜,那样的话,德国队仍然稳保小组第一,直接进军世界杯,而英格兰队则需到冰雪中与乌克兰队死磕,以英格兰队的心理素质,能否淘汰乌克兰还很悬...
  可见沃勒尔是一个并不很高明的教练,如果当时德国队教练是福格茨,决不会出现1:5翻船的悲剧。沃勒尔虽然带队得了2002年世界杯的亚军,但这很大程度是沾了韩国收买裁判做掉葡萄牙、意大利、西班牙的光。






曾节明 2018.10.11


啊啊啊啊182 发表于 2018-11-20 11:02:58 | 显示全部楼层
无论沃勒尔还是福歌词,都比勒夫强得多
 楼主| gerfan_hXQmKocu 发表于 2018-11-20 15:10:49 | 显示全部楼层
福格茨明显更强,但沃勒尔也不行,1:5输英格兰是奇耻大辱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加入联盟

本版积分规则

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中国德迷联盟 - GerFans.cn ( 辽ICP备17002255号 )|网站地图

GMT+8, 2024-4-16 23:40 , Processed in 0.022884 second(s), 10 queries , Redis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